产品中心

10年来她们的朋友圈只有西兰卡普

来源:火狐体育怎么样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07 16:14:44

 

  梭花布,不是普普通通的布。梭,就是梭子,织布的工具;花布,就是西兰卡普。合起来就是“用梭子织的西兰卡普”。据悉,这种制作流程与工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

  今年3月,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,梭花布围巾飞出恩施大山,落到了大洋彼岸的联合国总部,彼时正值联合国妇地会第68届会议召开,举座惊叹。梭花布围巾,是恩施土家族姐妹谭艳华、谭艳宾的匠心之作。去年,笔者和两姐妹有过一面之缘,那时候她们在一家百货商场开展西兰卡普研学体验活动。再次见到姐妹俩,是在今年3月下旬。笔者去恩施五峰山西兰卡普传习基地参加非遗手工公益课堂讲座,才知姐妹俩姓谭,是非遗传承人,在踏踏实实做着西兰卡普的推广事业。

  创业的路子很多,为何年纪轻轻的谭氏姐妹选择这个事业?一般人认为,非遗传承人大多年龄偏大,少有年轻人愿意涉足,当成事业来做更是稀有。笔者充满了好奇。近日,接到恩施日报编辑为《非凡匠心》专栏写稿的邀约,谭氏姐妹的影子立马在笔者的脑海里浮现,当即应允。

  在姐妹俩的传习基地,我们一边品茗,一边畅谈。她们身上,有掩藏在柔弱外表下的一份执着、一份坚韧,还有对西兰卡普复兴的希望。

  姐妹俩出生在巴东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,自幼学习民族舞蹈。舞蹈服饰上有许多图案,色彩斑斓,让姐妹俩心生欢喜。不过,那时候她们不知道这就是西兰卡普。

  艺校毕业后,姐妹俩去了深圳一家公司工作,到全国各地巡演,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,感受到了家乡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  姐妹俩坦言,如果没有走出去,没有接触另外的地方的文化,就不会执着于家乡的西兰卡普。

  工作几年之后,姐妹俩觉得舞蹈这样一个职业对她们来说是吃青春饭,到了一定年龄,应该静下心来做点长远的事情,于是果断辞职。

  辞职后,带着忐忑和好奇心,姐妹俩去了一趟西藏。两人虽然不知道下一站会遇见什么,但仍享受旅行的过程。

  后来,她们又去了新疆、北京等地,整整3个月,彻底放松,跟过去告别,思考未来。

  这段旅程也激发了她们前所未有的勇气心动就要行动,把不可能变成可能。

  结束轻松的旅程,姐妹俩决定在武汉从事服装生意,把家乡的西兰卡普元素融入进去。

  于是,姐妹俩就注册了“西普允曦”(“西普”是西兰卡普的简称,“允曦”是姐妹俩的艺名)商标。

  从事服装生意的那两年,姐妹俩还没有很好地将西兰卡普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去,设计出来的服装受众面比较狭窄。

  2016年,姐妹俩决定出去走走。她们一边寻找西兰卡普的历史,一边拜师学艺。

  她们从武汉出发,到了湖南株洲、凤凰、吉首,发现那里很少有人涉足西兰卡普,只能从一些建筑物、公园设施、出租车车身上依稀见到西兰卡普的图案。

  在湖南龙山的捞车河,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,姐妹俩见到了西兰卡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代娥,并拜她为师。

  接下来的20多天时间,姐妹俩开始一段沉浸式的学习之路。吃住都在师父家,起早贪黑,二人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。

  其实,掌握基本的技法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够了,但是姐妹俩想把技法练习得更熟练,想多了解这项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。

  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,每当沉浸其中的时候,姐妹俩会不由自主地想:这个图案最初是怎么创造出来的?那时候住在深山里的土家人,很少受到文化的熏陶,也没有能借助的现代工具,怎么就创造出了这么精美的图案?比如“四十八钩”这个图案,有的说像蜘蛛,有的说像螃蟹,有的说像爬藤植物如今解释为“土家人围着篝火在跳舞”。

  有一天,姐妹俩有幸看到了师父压箱底的宝贝,没想到西兰卡普能做到如此精致,当时就被深深地震撼了。她们觉得,这么好的非遗文化要是失传了,非常可惜。

  学习结束,姐妹俩辞别师父,一人买了一台机器带到武汉的工作室,不断地钻研和摸索。

  2018年至2019年,姐妹俩曾两次参加中南民族大学举办的西兰卡普培训活动,逐步提升自己的技艺。这期间,她们也曾多次回恩施,参加各种非遗展演活动,还获得了非遗传承人的身份。

  但随之而来的困难也摆在姐妹俩的面前:身边没有人会织西兰卡普,没有产品展示,更没人知道她们在做西兰卡普的推广工作。

  第一期培训了近100人,对象大多来自各县市的农村妇女。姐妹俩看到了希望。

  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,必须深入到文化的内在。因为只有懂它,并不断实践,才可以找到方向。

  找到原因,姐妹俩开始研发产品,将西兰卡普的配色和现代流行颜色融合在一起,同时改进经纬线,使织锦更加精细。

  在她们看来,西兰卡普是艺术品,不能当成土特产品来做,更不能打价格战,高品质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。

  对于每一个新产品,线如何走,色如何配,她们都要亲自调试许多遍。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,才可以做到销售的标准。

  同时,为了方便研学的孩子操作,姐妹俩多次改进和调试织机,并取得良好效果。

  在不断的探索中,姐妹俩发现了一个秘密:西兰卡普具有多元化的特性,能融入日常生活中,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可能性。

  为了方便推广,姐妹俩认识到,要创建一个有特色的品牌。由此,“梭花布”诞生了,好听又好记,而且便于传播。

  创业没有平坦之路,而且这条路很长,一如姐妹俩热衷的运动马拉松。因为离开太久,对恩施很陌生,回乡创业的前3年,两人走得很艰难。

  但她们依然全力投入,心无旁骛,做着热爱的事业。疫情期间,不断投入的资金差点耗尽,却看不到一点希望。加上外界的质疑、朋友泼冷水、家人不支持,让她们怀疑是不是选错了方向,都不敢在朋友圈宣传了。有时甚至想到了放弃,可到了晚上,又努力说服自己,并相互打气。

  姐妹俩坦言,要不是对西兰卡普的那份执着和热爱,要不是当初给自己画的那个“大饼”,她们真的很难撑过来。

  热爱化作了信仰。她们始终坚信,西兰卡普有很大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,必须做下去。在一次培训中,她们认识了一位非遗传承人,建议她们利用好自媒体,至少要让别人明白自己在做什么。

  这一次,她们俩豁出去了,顾不上外界的质疑和冷嘲热讽,“疯狂”地发社交平台、发抖音,宣传西兰卡普。有一天,她们发布的朋友圈引起了州妇联的关注,并主动联系她们,参观他们的传习基地,对她们的创业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
  2023年5月,中国妇联基金会“天才妈妈”项目来恩施调研,姐妹俩被推荐。一同前来参与调研的市场公益推广大师看中了她们制作的一款披肩,当即拍了一个视频并进行推广,后台的咨询一下子就爆了,订单纷纷而来。

  2023年9月,姐妹俩参加了中国国际时装周“约会天才妈妈”走秀活动,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西兰卡普民族服装,自信地走在T台上,她们是那样的耀眼。这之后,她们的产品逐步走俏世界各地。

  姐妹俩把跑马拉松的精神用在创业上,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,终于走出了困境,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。

  自2014年走上创业之路到如今,整整10年。10年前,她们的朋友圈没有西兰卡普的影子;10年后,她们的朋友圈只有西兰卡普。

  要是当初她们带着功利心去做,用机器取代手工制作,或者直播带货,她们可能赚了很多钱,但是不能长久。如今走的这条路虽然慢一些,但是基础牢固,会越走越宽。

  姐妹俩透露,她们的梦想并不是指望这个事业创造多大的物质财富,而是想在非遗的传承中留下精彩的一笔。

  未来,她们将继续坚持手工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承两个方向,把西兰卡普运用到更多的生活场景,让这朵来自土家山水的“五彩云霞”更加绚烂。

...